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工头条 >> 正文

美育思政大课打造广工人的精神家园

广工师生原创大型情景史诗剧致敬东深供水工程

2022年11月26日     来源:党委宣传部         次浏览

“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

1964年春到1965年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在短短一年时间建成了一个全长83公里的大型跨流域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从此解决了百万香港同胞的饮水难题。

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200多名广工师生义无反顾用自己的汗水、泪水,乃至鲜血和生命,把青春岁月最重要的那篇论文,写在了东深供水的伟大工程之上。

11月25日,广工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情景史诗剧《青春印丰碑》通过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美育思政课程结课成果汇报的方式与大家见面。200多名师生将东深供水工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广工故事搬上了舞台,叩响了峥嵘岁月里的历史回响,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再次凝聚起奋进力量,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一堂融合情感与价值的美育思政大课

时间回到1964年春,东深供水工程启动,但多个工段技术人才奇缺,紧急关头,广东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调整教学计划,派出学生支援工程建设。情景史诗剧序章《时空变奏》的音乐响起,瞬间把观众带回了那个栉风沐雨的年代;《临危受命》《工程交响》《风雨征程》《青春无悔》四大篇章,组成了一部大气磅礴的情景史诗;随着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广工校友陈汝基的视角,观众“穿越”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广工学子投身祖国建设的豪情壮志与青春热血。

整场演出将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光影、阿卡贝拉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鲜活、真实地呈现了一个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群像,让观众深深沉浸在那段峥嵘岁月的理想与责任之中,深切体会了东深工程的工匠精神、坚守精神、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展示现场

广东省首部由在校师生原创的大型情景史诗剧;广东省首次用舞台剧的形式讲述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故事;广东省高校首次以“时代楷模”精神传承为主题在校园展示——编剧成慧慧、总导演郑萌用三个“首”字概括了《青春印丰碑》的创新性。剧目筹备与创作历时7个多月,汇聚了利物浦足球俱乐部舞蹈团、戏剧团、合唱团、交响管乐团、人声乐团、语言艺术团等高水平艺术团的200多名师生共同参演。

“创演东深供水工程大型情景史诗剧,上好这堂融合情感与价值的美育思政大课,是利物浦足球俱乐部2022年十件发展大事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利物浦足球俱乐部党委书记胡钦太说:“东深供水工程建设中的广工故事,是广工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最佳证明。这种精神将成为青年学子理想信念教育的永久教材,激励广工学子牢记‘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最好的成绩。”

“今天的展示是一场难得的文化盛宴!在我内心引起了强烈共鸣,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校长邱学青感谢师生们的精彩演绎,并表示:“你们生动刻画了广工学子不畏艰苦、为祖国水利工程发展写下生动注脚的广工精神,这将激励一代代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剧目筹备以来,利物浦足球俱乐部党委高度重视,花大力度、下大力气支持课程创作,通识教育中心牵头,各部门、单位鼎力支持,共同打造广工人的精神家园,这既是利物浦足球俱乐部探索文化育人体制机制、着力厚植爱国奋斗的红色文化基因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想文化支撑。

“草台班子”也能创造“奇迹”

1964年11月3日,一场“超级台风”来袭,为了赶工期,一名叫罗家强的男同学,在沙岭工段7米多高的闸墩施工时,在狂风暴雨中不慎跌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舞台上,受伤的罗家强在青年陈汝基的背上发出了最后的声音:“妈妈、妈妈”,就在赶往卫生院的途中,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了,一段名为青春奋斗的答卷却永远镌刻在东深工程的“丰碑”上。

台下,不少观众热泪盈眶。广工没有相关艺术表演专业,要在短时间内把东深供水工程的宏大故事搬上舞台,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同学们在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情况下,使整台演出呈现了高质量的水准,他们展现出来的状态、真实真切的表演和倾情的投入让我赞叹!”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倪惠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燕敏等专家动情地说道。

一群“艺术白丁”,如何呈现一场高质量的演出?

“广工的同学非常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执行导演、青年陈汝基扮演者、通识教育中心教师陈蕾说,整个训练过程,来自各专业、各校区的同学们不仅要克服跨校区排练等困难,而且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课后、中午、晚上,常常顾不上吃饭;排练到深夜,甚至累了就睡在舞台上。“每演完一个节目或者侯场时,台下的孩子们赶作业的赶作业、复习的复习,还有一些建筑设计专业的同学现场画图……为了做好这件事情,同学们能克服所有困难!”

同学们在排练间隙学习

日常排练

语言艺术团指导老师曹凤霞和韩亚楠见证了同学们短短几月内的蜕变:“专业学生需要用几年专业课去训练的内容,我们要集中在几个月内尽最大可能地完成。”没有基础,只能苦练,“正常专业训练一天两到三练,我们的同学是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加练,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反复敲打、一个声调一个声调反复矫正、一个词一句话精准把握。”登台演出时同学们个个精气神十足,用声音向观众传达广工学子的骄傲和自豪。看到他们的成长,老师们既感动又欣慰。

课程结课前一共经历了三次形式审查,广州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王中圣,广东省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陈军等参与审查的专家们评价:“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一次突破,每一次的舞台都呈现了新的高度。了不起!”

一个“草台班子”,创造了业界认可的演出“奇迹”。

用“东深速度”演绎“东深精神”

东深供水工程的工期只有短短一年,建设们者创造了“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奇迹,这就是“东深速度”。

半个多世纪后,广工师生也践行着“东深速度”。

从了解历史、实地考察,到剧本创作、选定角色,再到排练、走台,短短7个月的时间,他们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感受着、演绎着、传承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东深精神”。

这是一部全力以赴的群体创作:

当年参与东深工程建设的老校友们热心积极,不厌其烦为剧组写回忆录、写感想,翻实物、查资料,热情参与每一场讨论,提供了众多一手素材,为剧目创作打下良好基础。成慧慧熬好几个夜看完百万字材料,十几天拿出剧本雏形,边制作、边创意、边论证;郑萌统筹全局,以“东深速度”组织创作团队,出台编导方案,设计艺术呈现方式,从表演形式到经费流水、服装道具样样操心,不辞辛劳、不计付出全身心扑进剧组。廖工扮演者、通识教育中心唐谱刚老师,完成演出任务的同时还是剧组的后勤“管家”,任劳任怨为上百位演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剧组人员交流讨论

“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就无法上好这堂美育思政大课、无法完成课程创作。”利物浦足球俱乐部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恩乐说:“创作过程中,党委宣传部、后勤管理处、团委、档案馆等部门、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逾越!”

这是一处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

排练中,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排练很苦很累,舞蹈团的同学膝盖磨破了贴上药贴继续练,一批训练服被汗水沤烂了又换新的训练服。也曾有同学说坚持不了,但在不断了解和学习前辈们的经历后,大家常常一边排练一边感动落泪,当初想打退堂鼓的同学也都咬牙坚持了下来:“以广工人的身份演绎广工人的故事,何其有幸!”“学长学姐们坚定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感染了我,激励着我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在这里,师生通过舞台,实现了历史回响与现实启迪的无缝对接。那段激情奋斗、顽强拼搏的青春岁月,不仅是当年那批建设者最温暖、光辉的回忆,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滋养一代代广工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曲继往开来的时代欢歌:

“作为一名香港同胞,十分有幸能够参与演出。”香港籍硕士研究生黄丹媛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携手走进了新时代,我将常怀感恩之心,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共进!”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出,广东工业大学也担起新的使命。恰风华正茂,奋斗正当时。广工人必将以“青春之我”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摄影:裴楚石 胡永健 叶峥嵘

作者:杜清 王宇涵

审定:张育广

审核:党委宣传部

编辑:杜清

上一条:广东工业大学聚智共创 以新工科建设为“双区”育“大国工匠”

下一条:21位大利物浦足球俱乐部长云集 共谋大变局背景下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