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广工 >> 正文

【深圳特区报】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及内在逻辑

2021年08月04日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1年8月3日B04         次浏览

伟大建党精神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图为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观看新近增设的“伟大建党精神”展陈。新华社发

■ 揭 晓

提要: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各项急难愁盼的问题,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根本在于始终坚守建党时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建党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活动中彰显的政治信仰、政治追求、政治品格和政治立场,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建党精神的统领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奔走呐喊,提出各种救国方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接连而起,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困境中突围,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新征程上,面对更加艰巨的使命任务、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更加复杂的斗争形势,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建党精神的动力之源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登上历史舞台后,就义无反顾地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矢志坚守和接续奋斗,构成了百年辉煌党史的主题。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际,与生俱来负有强烈的使命担当。100年来,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初心使命的感召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带领全体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新的历史使命,更需要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唯有如此,才能顺利完成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建党精神的传承之道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品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理想信念坚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艳世界的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100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治品格。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就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在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共有2100多万名革命者捐躯,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有370多万人。面对敌人的屠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正是凭借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强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置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传承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建党精神的血脉之基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遵循的政治立场、宗旨、方向和目的。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半条被子”“一双草鞋”的深厚情谊,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无不体现了党与人民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平凡英雄张思德、人民好公仆焦裕禄,还是“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等,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格。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各项急难愁盼的问题,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网址链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8/03/node_B04.html#content_1072737


编辑:卢迪

上一条:【中国教育在线】行走中的党课,广东工业大学近万名学子暑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学习强国】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广东各地各校扎实开展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③